一斤香椿究竟該賣多少錢?
近來,一個新詞“香椿自由”突然走紅網(wǎng)絡,它取代“車厘子自由”,成為網(wǎng)友拿來衡量財富水平的新標準。吃得起香椿,似乎已經(jīng)變成一件小有難度的事。
香椿有多貴?今年3月中旬,市場上的香椿價格一度出現(xiàn)暴漲,最高甚至超過200元一斤,價格之高令人咋舌,不少人感慨“連香椿都吃不起”。有網(wǎng)友甚至做了張換算表:1斤香椿的價格,等于39只小龍蝦、10只鮑魚、1只波士頓龍蝦……
但實際上,香椿價格在短暫爬至山頂后,已經(jīng)一路下跌。3月24日,《零售老板內參》APP(微信ID:lslb168)走訪北京朝陽區(qū)一家超市發(fā)現(xiàn),香椿芽標價為3.99元/兩。另一家社區(qū)蔬菜供應站價格相似,標價為4元/兩,店老板稱如今站里供貨充足。
北京一家超市今日香椿苗標價3.99元/兩,不過早早售空
- 1 -
“香椿自由”短暫擾亂市場價格
香椿是多年生落葉喬木,別名椿、春甜樹,由于葉厚牙嫩,香味濃郁,自古便已被人做成各類菜肴,常見如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雞蛋,“長春不老漢王愿,食之竟月香齒頰。”近代名人康有為更是曾吟詩一首,可見對其喜愛之至。
每年春季谷雨前后,也即4月中旬,是香椿上市的季節(jié)。百度指數(shù)顯示,2014年~2018年期間,每年4月20日左右,香椿一詞關注熱度達到每年最高值。
不過今年一反常態(tài)。3月18日前后,香椿百度指數(shù)達到最高峰,并且隨后出現(xiàn)下滑跡象。微信指數(shù)則顯示,3月17日香椿一詞指數(shù)暴漲2507%,此后迅速回落到正常水平。今年的香椿消費熱,似乎提前了近一個月時間到來。
關注度的暴漲暴跌,也對上游供應產生了影響。3月19日,一位永輝云創(chuàng)的蔬果買手告訴《零售老板內參》,今年香椿產地收購價最高一度暴漲至110元/公斤,現(xiàn)已恢復正常水平,產地收購價為40~45元/公斤。這位買手認為,其中可能有人進行居中炒作。
一位攤販老板曾告訴媒體,香椿剛上市確實賣得貴,也賣過兩天200元一斤的香椿,但價格很快回歸正常,在他看來,香椿價格持續(xù)走高一事,或為炒作或調侃。
線上平臺情況相似。京東到家方面提供給《零售老板內參》的數(shù)據(jù)顯示,從2月下旬開始,香椿銷量一路攀升,3月中旬更是達到銷量峰值。而僅3月16日、17日兩天,香椿銷量便占近兩月總銷量的20%。
盡管一度被熱捧,但“香椿自由”實際價格也并沒有網(wǎng)上熱議的那么高。根據(jù)京東到家數(shù)據(jù)顯示,北京地區(qū)近兩個月來香椿每兩均價為11.1元,價格區(qū)間在9.5元~13.5元,售價最高的時候是2月末,平均每兩售價13元左右。三月上旬均價在12元/兩。3月15日之后,價格更是降到10元/兩。
天貓上各第三方商家的香椿價格不一。3月24日,《零售老板內參》通過搜索發(fā)現(xiàn),每兩香椿芽價格從3元到10元不等,并且均宣稱鮮芽現(xiàn)采。蘇寧易購平臺上的香椿售價則在4.5元~7.3元/兩。而這一切,距離“天價”香椿,剛過去僅僅一周時間。
不過,由于香椿本身在菜市場多以兩(或50克)為計量單位,其價格也要比一般蔬菜高出不少。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物流成本較高。
據(jù)悉,由于椿芽每年只能收成一次且都是在“谷雨”前,商品銷售周期非常短,屬于C類商品,包裝和運輸都較為嚴苛,必須用泡沫保溫箱全程冷鏈。
- 2 -
誰在消費香椿?
由于香椿本身強時令性、地域性特征,本身價格也難免有所波動。上市前期,香椿產地偏南方地區(qū),前述永輝云創(chuàng)的蔬果買手表示,香椿產地有昆明、重慶、成都,后期受地域氣候差異,逐漸轉移到北方地區(qū)。
另外,冷熱氣候、雨晴天氣也會對香椿價格產生影響,“香椿一天一個價”。 永輝超市方面表示,香椿在全國不同大區(qū)的定價并沒有特別要求,根據(jù)不同區(qū)域市場行情進行定價。
這種地域性差異,也體現(xiàn)在消費偏愛上。線下方面較難統(tǒng)計,但《零售老板內參》經(jīng)走訪發(fā)現(xiàn),多以中老年人購買為主,年輕人消費者并不多。
但在線上維度,由于本身年輕人用戶基數(shù)較大,香椿網(wǎng)購也頗受年輕人喜愛。以京東到家為例,80后、90后是主力消費人群,占比超過80%,70后占比接近15%。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結果也受平臺用戶特征影響。據(jù)悉,65后的線上消費占比不到3%。從性別上看,男女購買比例為3:7。
從城市方面來看,北京、南京、上海、成都和西安是香椿消費最高頻的TOP5城市。其中尤以北京最為突出,占到京東到家平臺香椿全國總銷量接近30%。此外,福州、中山、揚州、嘉興和泉州等東南沿海一帶,則對香椿不太感冒。
- 3 -
光環(huán)褪去背后
香椿的網(wǎng)紅光環(huán)正在褪去,關注度似乎驟停,而隨著更多產地頭茬商品陸續(xù)上市,香椿又再次回歸到普通時令蔬菜行列。
事實上,除了香椿和車厘子之外,奶茶、口紅、汽車……也是網(wǎng)友熱于討論的“自由體”話題。但相比其他商品,香椿熱度的衰減明顯要快的多,價格也經(jīng)歷了過山車行情,讓人跌破眼鏡。
作為時令性產品,香椿弱勢在于缺少留給終端渠道品牌運作的空間,新鮮、更低價,似乎是唯一的區(qū)別點。而在絕大部分時間,都由上游供應商決定終端價格,是真正的“看天吃飯”,零售商們缺少對價格的控制空間。
不過,香椿已經(jīng)初步顯露出產品開發(fā)的跡象。除了新鮮香椿產品,目前市面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香椿腌制品、調味品等香椿深加工和品牌化嘗試,以及加入水果、茶葉等調配成復合飲料、酒制品,但前述均處于發(fā)展初期階段,受制于技術和工藝改進難題,未來還有很大試錯風險。
這似乎也能解釋,一道以香椿為主食材的菜,為何很難跟車厘子或者奶茶、口紅、包包相提并論。
人們之所以消費或者討論車厘子、奶茶、口紅,關注的并非功能屬性,而是它深入消費者內心的品牌內涵。這最終促成,人們有更多進行社交分享和討論的理由。
本文來源于零售老板內參,作者:楊亞飛。
評論
全部評論(2363)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