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靴子終于落地了!
繼今年4月7日《光明日報》發(fā)表《耽美作品改編盛行帶偏大眾審美》后,8月26日《光明日報》再次刊發(fā)評論文章《警惕耽改劇把大眾審美帶入歧途》,從制作、營銷和觀眾審美三個方面對耽改作品進行了抨擊,態(tài)度明確、措辭嚴厲。大家紛紛猜測廣電總局官方何時會正式對耽改提出抵制,似乎是一只注定會落地的靴子,讓人忐忑。
終于,9月1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京召開會議要求,堅決抵制流量至上、“飯圈”亂象、“耽改”之風等泛娛樂化現象。
事實上,從耽改劇火爆以來,關于它的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止過。耽改劇捧紅了一大批新生代流量演員,這三個字似乎就自帶著財富的氣息。市場對于耽改的態(tài)度也一直很糾結,一方面很清楚它的商業(yè)價值,一方面也知道它非主流的價值導向,注定走在紅線的邊上,這點從優(yōu)酷將《山河令》先下架又上架,然后再度下架的幾番躊躇上就可以看出點端倪。
但隨著官方的發(fā)聲,一直在懸崖邊瘋狂試探的耽改劇,終是失了足。
資本催生的“耽改101”
耽改劇還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源自于網絡文學,主要指同性之間的唯美愛情,雖屬于小眾的亞文化,卻能夠迅速占領觀眾市場并使其形成強大的忠誠度?!渡习a》《鎮(zhèn)魂》《陳情令》《山河令》,一路走來竟打造了半個娛樂圈頂流,造星能力與造富能力,令人咋舌。
2018年,《鎮(zhèn)魂》捧紅了朱一龍和白宇,2019年《陳情令》IP化運營不僅將肖戰(zhàn)和王一博送上頂流,還開創(chuàng)了付費花絮、付費線上演唱會等一系列變現模式,狠狠地割了一波粉絲的韭菜。2021年上半年《山河令》成功復刻了《陳情令》的模式,推出了龔俊和張哲瀚這對CP,同樣令投資方賺得盆滿缽滿。
▲《鎮(zhèn)魂》劇照
有人曾調侃“自古耽改出頂流,得CP者得天下”,一部耽改劇不僅能捧紅兩個男演員,劇播完就算下架也是賺錢的。而對于資本方,耽改劇的魅力只體現在四個字:“有利可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資本,而有巨大的利益的地方就有資本愿意鋌而走險。
2019年騰訊視頻開播《陳情令》,并且開啟了視頻平臺“超前點播”的先河,觀眾如果想搶先收看最后6集就要額外支付給平臺30元費用,騰訊視頻也憑借此劇一下就收入超7000萬元,而這部劇僅憑超前點播就讓騰訊入賬1.5億元。
其后,《山河令》更是將這部劇的商業(yè)價值挖掘到了極致,上線15天就拿下微博電視劇熱搜榜第一,在貓眼平臺連續(xù)蟬聯熱度日冠軍。優(yōu)酷更是發(fā)起“追更吧!山人!”活動,有用戶甚至為此劇將優(yōu)酷會員充值了208年。而兩個之前默默無聞的男主演張哲瀚和龔俊也一夜爆紅,完美復制了當年肖戰(zhàn)和王一博的成功,人氣與商業(yè)價值齊升,商業(yè)代言如潮水般涌來。
前期耽改劇巨大的商業(yè)成功,無疑像一枝在風中搖曳的橄欖枝向投資人釋放著誘人的邀請,于是滋生了 “耽改101”這樣的調侃,意指耽改劇多到像參加選秀節(jié)目的練習生一樣。而之前的耽改劇給演員和平臺帶來的巨大成功,也讓這些耽改劇涉及的男演員們躍躍欲試“等待C位出道”。
未盡的“狂歡”
這些“愛豆”可能永遠無法出道了。
今年年初知名編劇汪海林就曾經給廣大投資方發(fā)出善意的警告:“耽改劇不要再拍了,耽改電影更不要拍……”
然而利令智昏,耽改劇巨大的流量紅利早已讓資本紅了眼,即便長期處于踩“紅線”的邊緣,但市場傳遞的這股供需熱情,仍然能讓資本方像打了雞血,惡狼般一批批撲食上去。 開拍的繼續(xù)在拍攝,還未拍攝的仍舊抱希望可以拿到備案進行拍攝,完全無視官媒一次次“點名”,一次次“提醒”。
曾經以“小投入大回報”為標簽的耽改制作方也早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據統計,2021年待播、已開機、籌備中的各類耽改題材影視作品有80多部,騰訊、愛奇藝、芒果TV、優(yōu)酷等頭部平臺都有參與其中。
其實,官方對耽改劇的整頓早已有跡可循,最明顯的信號就是由陳飛宇、羅云熙參演的《皓衣行》殺青多日,本來計劃今年4月份就要上線,多次推遲后大概已經沒有了播出的希望。
在“耽改”一路走來的這幾年,它不是沒有機會融入主流文娛市場。
以朱一龍和白宇主演的《鎮(zhèn)魂》為例,這部劇在改編過程中,編劇就盡了最大努力,最大可能地“去耽美化”,對雙男主的感情戲幾乎全部刪除,將故事的主線放在了對情節(jié)的提煉與升華上,從觀眾和市場的認可程度來看,都值得后來的耽改劇借鑒。如果耽改沿著《鎮(zhèn)魂》的創(chuàng)作思路精進,可能不至于走到今天面臨絕跡于江湖的境地。
但利益導向的資本方故意去打擦邊球,妄圖借“耽改”的題材特點,將“腐”這個賣點做出最大的商業(yè)價值。資本不是不知道風險為何物,之所以不回避風險大概率是抱持著賭徒的心態(tài),希望與時間賽跑,與禁令賽跑。
現在,廣電總局的終場哨聲已經吹響,但在耽改這條線上獲得了巨大利益的資本不會有半點猶豫,他們只會如野狼般再去尋找下一個獵物,然后猛扎入另一個熱門題材,再制造出一堆的亂象,導致廣電局不得不出手干預市場。 從穿越劇、宮斗劇、盜墓劇一直到耽改劇,只要利益的鏈條還在,這個惡性循環(huán)就不會停止。
耽改劇適應了一個小眾群體市場的需求,但不符合我們所處的時代,也不利于社會正向價值觀的形成,只能說耽改劇僅僅是國產電視劇市場的一次嘗試而已,這種亞文化在歷史中掀起一陣浪花后復歸于平靜也是在所難免的。
評論
全部評論(7468)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