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3月24日電(記者 高蕾)《詩刊》社近日在四川遂寧舉辦年度詩歌頒獎活動。電視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引發(fā)“詩歌熱”現(xiàn)象,成為與會詩人、學者熱議話題。
“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詩刊》常務(wù)副主編、詩人商震說,“《中國詩詞大會》撬動了大家學習了解古詩詞的熱情,如何讓這把火繼續(xù)‘燒’下去?還是需要找準切入口,培養(yǎng)人們學習鑒賞詩歌的興趣和自覺,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才能形成燎原之勢。”
中小學課堂從來是學生學習詩歌的重要場所,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亮相并為觀眾熟知的詩人彭敏認為:“要延續(xù)‘詩歌熱’,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倡導(dǎo),更離不開學校教育的引導(dǎo)。入選語文教材的詩歌,除了價值導(dǎo)向,還應(yīng)增加文學性強的經(jīng)典作品。”
《漢詩》雜志主編張執(zhí)浩表示,營造學習詩歌文化的良好氛圍也很重要。他介紹,《漢詩》曾在武漢的地鐵等公共區(qū)域建起了1000多個廣告牌,專門展示經(jīng)典詩句。“我永遠忘不了一名清潔工在看了廣告牌后脫口背出新詩的場景。其實,每個人都是詩人,都有用詩歌傳情達意的欲求。”
許多詩人專家表示,這幾年,各地政府部門、社會團體通過舉辦詩歌朗誦大會、詩歌節(jié)等活動,為老百姓逐步拓寬了接觸詩歌的途徑,給傳承詩歌文化打下了較好的基礎(chǔ)。
評論
全部評論(23)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