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8點,在稍顯炎熱的夏日,民謠歌手枯木逢春李卓以一首《來到你身邊》,在蜚聲上海LIVEHOUSE里開始了他2024人間八萬里巡回演唱會的上海站演出。
“到你身邊,永遠永遠,無法多想,就在今天”,枯木逢春用深沉的嗓音帶著臺下的觀眾們進入了溫柔豐富的民謠世界。
不同于其他LIVEHOUSE歌手火熱躁動的現(xiàn)場,他的歌聲更多地呈現(xiàn)出一種故事感與撫慰感——人們在他的歌聲里感受他“亦是此間少年”的音樂自我表達,了解他所走過的“人間八萬里”;也在他的歌聲里找到自我與他的共鳴,回憶自我的經(jīng)歷與故事。
枯木逢春李卓《人間八萬里》巡演上海站現(xiàn)場
“運氣很好”的原創(chuàng)音樂人
對于自己作為音樂人的成長路徑,枯木逢春認為自己“運氣很好”。
2018年10月,年僅20歲還在讀書的枯木逢春在網(wǎng)易云音樂上傳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創(chuàng)作品《亦是此間少年》,歌曲后被收錄于《亦是此間少年》的同名專輯中,截至目前,這首歌已經(jīng)收獲了7W條評論——這是當時的他未曾預想到過的結(jié)果。
他曾在個人微博里提到,“從《亦是此間少年》《你說》《里予》到《我在昨天的夢里又看到了你》,全部都是用手機在宿舍里錄的,沒有什么好的音質(zhì),卻是打動了很多人”。
音樂創(chuàng)作的魅力有時并不在于設備的精良,或是公式化制作的精致,而在于直擊人心的共鳴感??菽痉甏赫菓{借著年少時自己對世界的感受和獨特的自我表達,獲得了眾多聽眾的喜愛,正如一句粉絲的評論所言“你我亦是此間少年”,
時至今日,枯木逢春自己對創(chuàng)作的理解仍然沒有改變,他坦言:“創(chuàng)作中,我更多的是把自己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把這些都融合起來,放到自己的歌中,也算是做一個紀念。”他一直堅信,每個人都是最好的創(chuàng)作者,因而在創(chuàng)作上他是十分自由的,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新專輯《人間八萬里》中的《黃昏城市》,是他在北京時,了解到同事及周圍人生活故事有感而作。歌詞中“總是匆匆忙忙的走完一日三餐,身邊寥寥無幾的伴也不怎么見,感情故事早在幾年前就??氐饺矫椎姆块g幻想明天,到處都是貼滿為你好的標簽”,寫出了他對在北京這座城市中生活、漂泊的人的感受。
他說,“雖然現(xiàn)在不待在北京了,但每次來北京都有不同的感受,來來往往,在這座城市里也寫了很多歌,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也希望自己的歌曲能夠給在漂泊的你帶來一絲安慰。”
平衡個人的情感表達與聽眾的共鳴對他而言并不算一個難題。他認為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更多地會注重表達自己,至于聽眾的共鳴,則是自發(fā)的——大家會從歌曲中聽到自己的故事,而后產(chǎn)生獨特的專屬于聽眾與他的情感共鳴。
在創(chuàng)作時,他也和許多創(chuàng)作者一樣,偶爾會遇到瓶頸。他希望尋求自己創(chuàng)作風格的突破,遵循“創(chuàng)作應該是不被定義的”,去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專輯。第四張專輯《人間八萬里》正是在這一情況下誕生的。
回頭看,已走過人間八萬里
枯木逢春提到,第四張專輯《人間八萬里》的創(chuàng)作不同于他的第一張專輯《亦是此間少年》的純粹自我抒發(fā),想表達的是自己這些年來經(jīng)歷了許多成長與改變后,再回頭看的感覺。年少成名,走過了“八萬里”后,亦是此間少年。
“從開始創(chuàng)作第一首歌,到最后所有歌曲的錄制,所有的東西的完成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僅僅耗費 6 個月左右,枯木逢春就完成了這一張專輯中的11首歌,這對他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從《亦是此間少年》還是學生時自己隨便學習的歌曲創(chuàng)作,現(xiàn)在的枯木逢春已經(jīng)慢慢地進入了音樂制作行業(yè),進行了更加專業(yè)的音樂制作學習,在專輯制作上也顯得更加成熟。
這張專輯同樣也獲得了很多粉絲的認可,在評論區(qū)里粉絲們表達著對這張專輯的喜愛與支持:“五年啦!看著你從一專《亦是此間少年》到現(xiàn)在的《人間八萬里》,未來還有很多個五年”“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好奇你的名字”,更有人稱其為“浪漫詩人”。
一次次的全國巡回演出,將欣賞他創(chuàng)作的粉絲們凝聚在了一起?,F(xiàn)在的枯木逢春,已是微博擁有63.7萬粉絲的原創(chuàng)音樂人。
21年時,他曾在微博上回憶自己第一次辦現(xiàn)場演出時的場景:“第一次自己演出,那時候也就5、6首歌,自己也是突發(fā)奇想,然后(自己)找場地,做海報。在2019年1月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演出,那一場竟然有10多個人來看,還有從別的城市過來的,那時候就一把吉他、一個人,唱得不好也不知道該怎么去唱,就這樣,第一次的演出也完美地結(jié)束了。至今也難以忘懷!也不知道那場的那十幾個人能不能看到。想做就去做,就這樣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的演出!”
許多還是大學生或剛進入工作崗位的粉絲從異地奔赴巡演的熱情,總是讓他分外感動。“真心感謝每一個關(guān)注我的人,你們的每一條評論,每一條私信,每一句關(guān)心,都讓我有能夠繼續(xù)向前的勇氣。在最低谷的時候都是這些來陪我度過的,每一束花,我都記得,每一封信,我都看了,也在細心保存著。搬了好幾次家一直都帶在身邊,像是一個護身符。等到以后,或許你們都忘了,但我還會記得。”
粉絲總是喜歡稱呼他為“李卓”“卓哥”,或許也是因為感受到他對待粉絲的真誠和零距離感。
枯木逢春李卓接受商界記者采訪
舞臺上的音樂人亦是此間少年
《華語樂壇趨勢報告(2022)》中指出,華語樂壇正式從精英化時代進入平民化時代。越來越多像枯木逢春一樣的“寶藏”音樂人的創(chuàng)作表達正在被大眾發(fā)現(xiàn)。
這些音樂人或像枯木逢春一樣自學成才或科班出身,他們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發(fā)布在平臺,被聽眾們發(fā)掘后通過評論、收藏、分享讓歌曲流量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成為備受矚目的“音樂人”。
正如枯木逢春所認為的那樣,“歌曲如果創(chuàng)作出來是能夠引起別人的共鳴,簡單來說就是好聽的話,就可能會被更多的人聽到”。
音樂市場近年來正在發(fā)生著一場場“專-業(yè)余革命”,被稱為“以專業(yè)標準工作的專-業(yè)余愛好者”的生產(chǎn)者,他們做出的貢獻無論在質(zhì)量還是數(shù)量上都大幅增加,他們就是未來的專業(yè)工作者。
對于自己獨特的音樂成長路徑,枯木逢春也有一些想要分享給新一代的音樂人:“我覺得就是大家創(chuàng)作時不要想得太多,喜歡做什么就做什么。做音樂、做創(chuàng)作,不要被很多事情所影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會更好。”
結(jié)語
上海場巡演時,炎熱的場地與觀眾們的熱情讓枯木逢春偶爾停下來擦拭臉上的汗水,他向臺下發(fā)問:“你們都聽我的歌多久了?有沒有從一開始(創(chuàng)作)就開始聽的?”
臺下有一位粉絲熱情地回應道:“四年!!都在!!”
記者在采訪中問到他為何會起枯木逢春這個名字時,他回應:“選擇枯木逢春這個名字,也是這個名字比較有寓意一些。”
至于寓意是怎樣的,記者在他的微博中找到了答案——“枯木會不會逢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們就是我的春天!”
枯木逢春李卓《人間八萬里》演出現(xiàn)場
記者:張岑侯;攝影:劉偲祺;攝像:王思源;編輯:王奕丹
評論
全部評論(1)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