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簇擁,青山環(huán)繞,汨羅江水悠悠淌過。8月10日,記者走進平江縣梅仙鎮(zhèn)三里村,走進了一片沸騰的群山。
修路、砌屋、引水、建果園,三里村擺開了4處扶貧攻堅主戰(zhàn)場。
三里村曾經(jīng)到底有多貧困?村主任陳武興跟記者連說4個“沒有”:村組沒有通公路,村里沒有企業(yè),村民沒有好房子住,大家沒有好水喝。“全村980畝水稻,是村民主要的經(jīng)濟作物,人均只有0.4畝。由于山高光照不足,產(chǎn)量很低,村民們根本無法維持生計。”
三里村扶貧攻堅戰(zhàn)是在今年2月打響的。岳陽市委辦扶貧工作隊隊長陳勇帶著隊員進山來了。他們決定:先把村組、組組之間的路打通。
村民馮衛(wèi)國在三里村土生土長。“以前山路只有一米寬,兩旁都是雜草和荊棘;山路一到雨天都是泥?,F(xiàn)在新修的馬路有3.5米寬。”他說,“原來到縣城要一天,現(xiàn)在騎摩托來回只要一個小時。路通了,家家戶戶就都有了致富的盼頭!”
凝望群山,陳勇有了主張:“三里村山上有野生獼猴桃,氣候和土質(zhì)都合適,我們就種獼猴桃和黃桃!”2月初,該村跟岳陽峰嶺菁華果業(yè)有限公司敲定了合作。
挖機走進荒山,把“Z型”梯級平臺鐫刻在一個個山頭上。村上在山腳修建了10個蓄水池,4000米的水管鋪上山去,將山下的水抽進山頂?shù)?ldquo;天池”,再通過地灌系統(tǒng)“潑灑”開去。
獼猴桃基地里,打著一根根高2.4米、長和寬各0.08米的水泥樁。短短2個月內(nèi),1萬多根樁子矗立在山包,成了壯觀的果園棚架。
在種植黃桃的山頭,鄉(xiāng)親們每隔4米挖一個坑,倒入營養(yǎng)土,悉心栽上樹苗。置身其間,村民黃柏林心里樂開了花:“原來在外打工11年,家人都不能照顧?,F(xiàn)在家門口打工,既能照顧家小,每天還有100多元的收入。”
記者攀上“天池”眺望,5000畝果園鑲嵌于碧野之上,腦海里浮現(xiàn)出當年大寨的梯田來。“有了產(chǎn)業(yè),我們就再也不怕窮了。”陳武興說,“我們把外出務(wù)工的鄉(xiāng)親們都叫回來了。”
扶貧工作隊給貧困戶舒猛秋帶來了曙光。夫妻倆患病不能干重活,患糖尿病的母親還需胰島素等藥物維持,2個小孩還在讀書,家里債臺高筑。岳陽市委書記胡忠雄選定舒猛秋結(jié)上了幫扶“對子”,給他介紹了果園培肥的工作。“我收集村里的牲畜糞,公司提供技術(shù)和配料,我做好再送去,一噸能賣500元。”
46歲的易督安沒有自己的房子,只能借住在親戚家。三里村像他這樣的無房戶或危房戶還有40多戶。扶貧工作隊又啃起了建設(shè)村內(nèi)集中安置點這塊“硬骨頭”。5月份,陳武興通知易督安,已為他申請了安置點上的新房,繳5000元年底就能拿到房產(chǎn)證。易督安對記者說:“終于能有一個自己的家了!”
“新變化可不止這些呢。”陳武興如數(shù)家珍地介紹說,村便民服務(wù)中心已竣工了,孩子們有了新校舍,井水也很快會換成自來水……
評論
全部評論(112)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