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神車”的哈弗H6,在SUV市場闖出了耀眼的成績,讓長城成為SUV領域的霸主。但當H6銷量下滑,長城近半年的業(yè)績變得難看。保守和技術落后,正在讓霸主付出代價。
■文/ 奉政坊,本刊特約撰稿
本刊記者 鄭欒
據報道,長城汽車正準備收購全球領先的SUV品牌Jeep。
在國內,被稱為神車的哈弗H6,銷量已經4年多罕逢敵手了。
單月36 000多輛,哈弗H6蟬聯國內SUV車型的銷量冠軍。截至7月份,哈弗H6在這一位置上已經坐了52個月。2016年,哈弗H6全年銷售58萬輛,平均每分鐘有1.1輛哈弗H6被售出。
脫胎于長城汽車,哈弗貢獻了長城總營收的九成。哈弗的一枝獨秀,是長城的優(yōu)勢,也可能是讓長城陷入被動的隱患。
聚焦,多元,再聚焦
2002年,長城推出售價8萬元的SUV車型賽弗。這是哈弗品牌發(fā)展的最早起源,也是長城汽車戰(zhàn)略轉移的里程碑事件。
彼時,在皮卡領域叱咤風云的長城汽車,正在客車項目上遭遇失利。皮卡是一個小市場,盡管能帶來豐厚的利潤,卻無法支撐長城做大做強。在投資1.5億元建成4條生產線,一口氣推出6個系列20多個品種的客車后,長城并未收獲預期的銷量和利潤。
沒有轎車生產資格的長城瞄上了SUV市場,掌門人魏建軍孤注一擲,決定全面押注SUV。賽弗逆向開發(fā)自豐田4Runner,定價僅7.78萬~10.98萬元。當時的SUV市場,合資品牌著眼中高端市場,自主品牌不重視這樣的細分領域,這讓長城找到了機會。
依靠低價策略,次年賽弗便躍居國內SUV銷量冠軍。2003年12月16日,長城汽車在香港主板市場正式掛牌,長城成為國內民營整車企業(yè)首家上市公司。
兩年之后的2005年,長城又推出哈弗CUV,仍舊是逆向開發(fā),仍舊是12萬元左右的低價。不錯的越野性能和時尚的外觀,讓這款車一度在國內供不應求。
在SUV領域獲得成功之后,長城再次進行多元化嘗試,試圖跨入轎車和MPV領域。2007-2009年,長城推出了精靈、炫麗轎車和嘉譽MPV,并借此機會更新了logo——一個全新的綜合性車企形象呼之欲出。不巧的是,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fā),在轎車和MPV領域投入了30多億元后,長城收獲的是苦果——營收同比僅增長6.68%,凈利潤下跌45.62%。
在里斯伙伴咨詢公司的建議下,魏建軍很快將長城的船頭調了回來,再度將所有資源聚焦在SUV上,開始對經濟型SUV的產品線進行細分,先后在5萬~15萬元的價格區(qū)間發(fā)布了4款產品。
2011年,定位“都市智能SUV”的H6上市,就此開啟了神車的一路傳奇。
與長城之前推出的H3、H5車型不同,哈弗H6摒棄了強調越野性能的思路。例如,使用承載式車身,兩驅車型從以往的后驅模式變成前驅模式,四驅車型也從分時四驅系統(tǒng)變?yōu)榱诉m時四驅系統(tǒng),降低了車身重量……提升燃油經濟性,更好地適應鋪裝路面。“城市出行”的產品定位,讓哈弗H6更顯年輕化。
最寬的賽道
哈弗H6繼承了哈弗CUV的定位,定價9.58萬~14.18萬元,面向有一定戶外需求的SUV愛好者、已有轎車的增購換購者、需要更大空間的多功能用車者,以及準備購買10萬~15萬轎車的群體。同價位的A級車普遍空間狹小,而合資品牌的SUV動輒要20萬元以上。在價格與空間的平衡上,哈弗找到了一塊未被滿足的需求。
哈弗H6用10萬元錢的購車成本和保養(yǎng)成本,加上一點點國貨情結,將消費者從合資品牌那里搶了過來?!?a href="http://www.egdlx.com/" style='color:red;'>商界評論》2012年的報道曾經這樣評價長城:這個完全屬于中國人的自主汽車品牌,細分了汽車消費市場,并聰明地依附于難以計數的屌絲消費人群,在整個汽車行業(yè)中,用高超的性價比手段成功卡位,把自己楔入到了全國汽車使用升級的重要一環(huán)里。
2012年,哈弗創(chuàng)造了28萬輛的全年銷售成績,一舉拿下國內SUV銷售十連冠,幫助長城擠入當年在華車企銷售十強。
也正是因為哈弗H6的優(yōu)異表現,長城才有底氣對哈弗進行品牌分離——2013年3月29日,長城正式宣布,將對旗下品牌哈弗進行獨立運作,獨立設計研發(fā),并建立自己獨立的經銷服務體系。截止到2013年分網之前,哈弗SUV的保有量已經突破100萬輛,這是運營體系的重要基礎。
依靠品牌獨立,哈弗提升了品牌形象,從低端品牌變成了“中端品牌”。兩年之后,哈弗品牌進一步細分。2015年上海車展上,長城汽車宣布:哈弗品牌的經銷商分為紅標和藍標兩個渠道,其中紅標的產品覆蓋主流家用市場,體現的是豪華和經典;藍標產品則針對年輕消費群體,體現炫酷、時尚。其中定位較低的H1、H3等產品被放在藍標渠道銷售,價格較高的H8、H9等產品則被放在紅標渠道。
對長城至關重要的H6,根據發(fā)動機、排量、外形的不同,被細分成了很多版本,在兩個渠道中都有分布。據估算,2016年,哈弗H6在售的版本超過70個,這70個版本填滿了8萬~17萬元的價格區(qū)間。細分后的H6,憑借這70多個版本,一年賣出了58萬輛。
2010-2016年,長城汽車的銷量從39.73萬輛增長到107.4萬輛。2016年,長城總營收986.16億元,凈利潤105.51億元,成為長安之后第二家年銷量破百萬的自主品牌,站上自主品牌的第一梯隊。
在中國汽車高速又激烈的競爭中,長城找到了車最少、路最寬的那條賽道。
單品困局
業(yè)績長期依靠H6這款單品,不能讓長城安心——一旦H6銷量下滑,長城甚至沒有一個合格的替代者。
SUV市場爆發(fā)之后,長安、吉利、上汽寶駿和廣汽傳祺等強敵,相繼發(fā)力中低端SUV市場,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長城還能不能穩(wěn)健地保持高利潤率,很難說。
2016年初,哈弗H8、H9高端車型的銷量,僅徘徊在400輛左右,M系列出現過單月0銷量。6月份,長城曾經的主力車型之一,銷量長期排在國產SUV前十的哈弗H2,銷量下滑28.58%,跌出前十。
今年上半年,H6面臨升級換代,經銷商低價消化庫存,嚴重拖累了長城的業(yè)績:營收同比下降1%,凈利潤同比下滑49.42%,上半年僅完成全年銷量的37%。
長城一直想扭轉競爭力單一的局面。
定價20萬元以上的哈弗H8,承擔了制造新爆款、引導哈弗往“高端”走的品牌使命。H8在2013年底的廣州車展上宣布上市,可惜又在次年1月份宣布推遲3個月;3個月后北京車展上,H8再次宣布上市,但隔一個月又宣布延遲交付,原因是“傳動系統(tǒng)敲擊音”。
兩次跳票令長城股價被“腰斬”,也讓業(yè)界對長城的技術實力產生質疑。抄襲被訴、變速箱斷供、后橋設計缺陷等跳票原因眾說紛紜。一直到2015年6月,跳票一年半之久的H8上市,之后的銷量也始終不盡如人意。
H8的失敗將長城的弱點暴露無遺:設計開發(fā)的實力不足、缺乏自主研發(fā)能力、逆向開發(fā)模式落后……這是長城過去粗放式發(fā)展的縮影,是所有病癥的一次總爆發(fā)。魏建軍公開承認,H8帶來超過3億元的直接損失。更致命的是,長城在SUV的黃金時代損失了寶貴的時間。
H8近乎成為長城的滑鐵盧戰(zhàn)役。
2016年末的廣州車展,以魏建軍姓氏命名的長城WEY,作為展車露面。定價17萬元左右的VV7今年7月上市。誰都能解讀出,長城想要繼續(xù)出征高端市場的決心意志。WEY品牌身上承載著H8、H9都未完成的歷史使命。
長城也終于痛定思痛,改變了逆向開發(fā)的落后模式,找來頂尖的設計師,建立了國際化的開發(fā)團隊,來打造這個全新的品牌。在長城的定位中,哈弗是中端品牌,而WEY則是“豪華品牌”。
令長城始料未及的是, VV7甫一上市便遭遇“油耗門”——自媒體“38號車評中心”在其評測中質疑行車電腦在記錄油耗時存在作弊現象。所幸這一瑕疵對VV7的銷量沒有太大影響,在長城公布的7月銷量中,VV7超過6 000輛,僅次于哈弗H6和H2。
但WEY畢竟才開了個好頭,填補不了上半年長城產品換代,被競爭對手圍剿的漏洞。長城何時才能從這場危機中順利突圍?
穩(wěn)健還是保守?
長城的盈利能力在自主品牌中首屈一指。根據新媒體愛車途文的統(tǒng)計,長城在2015年的單車利潤達到9451元,是一汽轎車的42倍。
長城的經營風格素來穩(wěn)健,從幾個數據可窺見一斑。其一,長城不到50%的資產負債率,低于其他自主品牌;其二,長城的員工薪資占營收的比例是自主品牌中最低的,外籍員工極少;其三,長城從未收購國外汽車企業(yè),或與之進行合資。
當吉利手執(zhí)沃爾沃這把利器,比亞迪挾新能源以令諸侯,奇瑞找到捷豹路虎作為外援時,長城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價格和專注SUV的經驗。這恐怕不足以支持長城在自主品牌第二的位置上穩(wěn)當地坐下去。而SUV市場,早已不是長城一家獨大的藍海,而是擠滿了強壯的鯊魚。
有車友和網友幫長城找好了收購標的,三菱汽車。2016年,三菱汽車因排放丑聞股價一路下跌,市值跌至30億美元左右。三菱的發(fā)動機技術在國內有眾多門徒,混合動力技術處于全球車企的前列,SUV也是其強項。
但有媒體報道長城動作太慢,剛開始謀求收購三菱,就已經被雷諾日產聯盟搶了先。今年上半年,完成收購的雷諾日產聯盟一舉超越大眾和豐田,沖上了全球銷量第一的寶座。無獨有偶,長城還曾經拒絕過大眾和捷豹路虎的合資意向。
迷戀控制權的魏建軍,有拒絕合資的諸多理由,但并購整合帶來的技術優(yōu)勢、規(guī)模優(yōu)勢,走自研道路去制造,時間成本太高。自研可行,但市場和資本有沒有耐心。
汽車制造是一項高投入、響應周期長的龐大工程,從市場信號釋放后的接收,到產品研發(fā),再到新產品落地,花費數年時間和巨額投資實屬正常。2016年,在研發(fā)上投入最多的大眾集團,共投入了136億歐元。
反觀長城,一直保持壓低成本,提高利潤經營方式,研發(fā)投入的比例還不及一些自主品牌。這種方式契合長城聚焦SUV的戰(zhàn)略,使其抓住中國汽車市場快速上升的紅利,讓長城從保定的一個小工廠變成了年銷百萬輛的自主品牌。
但商業(yè)世界是動態(tài)的,曾經的穩(wěn)健很可能變成現在的保守。認識到這一點,長城終于要向Jeep出手了。并購國外車企并非易事,籌措資金、消化技術、優(yōu)化組織結構、維持品牌價值,對長城來說都是挑戰(zhàn)。
魏建軍“超越Jeep、路虎,成為全球最大SUV專業(yè)品牌”的豪言,踐行起來可謂任重道遠。
商業(yè)模式觀察
保守的長城需要改變
■文/奉政坊,本刊特約撰稿
長城的問題,是過早透支了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下探,溢價收窄,但短時間內能帶來銷量的增長。品牌價值上浮,溢價就高。這需要產品力、口碑、銷量的不斷提升和漫長的時間積累。
拼低價,永遠沒有盡頭,讓價只是營銷策略的一種選擇;但拼高價,是講求技術實力的,沒有硬實力做基礎,整車成本的控制就完全依賴于供應鏈。這就是長城數次折戟高端化的原因。
過往多年保持低價,給長城帶來火熱銷量的同時,也必定固化了用戶認知,將品牌與中低端、低價聯系在一起,所以很難再有其他方向的嘗試。這也是長城分離哈弗和WEY兩個品牌的原因。
20世紀9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長城汽車,并不是扛著民族工業(yè)大旗沖鋒的錦衣衛(wèi)。作為早期的地方私營工廠,能活下來比什么都要重要;而要活下來,其實最開始沒有那么多的講究,什么賺錢就干什么,怎樣好賣就怎樣賣。
換言之,哈弗的低價換銷量,是一種企業(yè)經營的無奈。當國人腰包鼓起來時,汽車消費不僅是代表一種交通工具的采購,它還具有裝點面子的中國語義。合資和進口車型的價格與你無干,低價出量本就是長城或者說哈弗,在早期必須且只能走的那條路。
以本田CR-V為代表的合資品牌,其SUV 產品價格區(qū)間較高,為哈弗H6留出了大殺四方的可能性。H6產品定位明確,最早搶到了對價格敏感的觀望用戶。傳統(tǒng)合資車企的銷量增長,搶奪的是中國汽車市場蓬勃發(fā)展的增量;在SUV概念被追捧的年代,除去外資品牌的增長份額,國內仍有相當大一部分市場存量亟待挖掘,SUV市場仍是被低估的。
但所謂“聚焦”,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說體量較小時,長城能夠憑借發(fā)力于單一市場的專注,獲得SUV市場的領先地位;那么當體量不斷變大之后,長城就必須要敢于冒險,擴大外延,去解鎖更寬廣的競爭領地。
長城汽車常年資產負債率低于50%,這種財務狀況上的絕對健康,也讓其失去快速擴張的可能性。歐美大型汽車企業(yè)通常維持著70%~80%的資產負債率,因為高投入才能匹配高收益,恰當的冒險,才是前進的最佳拍檔。
即便看向國內,吉利、上汽、比亞迪和長安,都有更高的負債率,這意味著它們擁有更多的資金投資,雖冒險,但卻聰明。
2008年到2011年三年間,吉利集團的負債額一度由48億元飆升至710.7億元,負債總額增幅高達1 480%、資產負債率高達73%,還連著發(fā)行了10億元的公司債券??墒牵@又如何呢?李書福的果敢和冒險,最終換來的是吉利對沃爾沃“蛇吞象”般的收購。如今,博瑞、博越的相繼熱賣,再次為吉利的冒險價值做出了肯定。
長城的謹小慎微,或者說保守,到了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編輯 王宇航 E-mail:sjplwyh@163.com]
評論
全部評論(270)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