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背后是我四年的努力。
我叫彼得·拉哈爾,RXBar蛋白棒曾經(jīng)的主人。跟發(fā)小兒杰瑞德·史密斯一樣,我一進健身房就變餓貨,蛋白棒(或許你習慣稱之為能量棒,無所謂)是隨身必備。四年前的一天,三兩口下肚四五根棒棒后……嗯,環(huán)視四周,餓貨環(huán)伺,為什么不做做他們的生意?反正,我有手藝。
那時我們倆都二十六七 ,沒錢沒成家,也沒什么可失去。
當他們都說“不差你一個”時
可能他們都誤會了,以為我也是硅谷那些個相信(或假裝相信)“Only One XXX Can Change The World”的小青年,妄圖靠幾張 PPT 就拉來一堆有錢的傻缺和他們一起做夢(或假裝為夢想窒息),所以當我向他們討主意時,他們——就是我周遭那些信奉“眼見為實”的人士——都不咸不淡地回復說:“現(xiàn)在賣蛋白棒的人忒多,哪里差你一個?”
這話我可不信。“健身房里餓貨多”,市場空缺明明擺在那兒,我又不瞎;況且我又不是要成為優(yōu)步或亞馬遜,我就是想踏踏實實做個生意而已,怎么就不行?
遍遭冷水后,我拉著哥們兒一起去找我爸了。不,他不會給我錢;但他和我媽一樣做了一輩子果汁生意,老派,靠譜,有經(jīng)驗有人脈。而且,我那一手廚藝就是他倆教的!
“爸,我們想做蛋白棒生意”,一見到老爺子我就開門見山地索要資源。“我們得融資,得找設計師,得包裝……您有這方面的人沒有?”
老爺子淡然瞥了我一眼:“別不著調(diào)了小子!想賣蛋白棒現(xiàn)在就去做,做好了就去賣!什么融資、設計……”
面對我,他就差“狗屁”倆字兒沒說了。
我解雇了第一個員工——我媽
真的,別關注你沒什么,多想想你有什么。我請不起人工,買不起設備。但我有一個不用付租金的廠房——我爸媽家的廚房。巴掌大的地方+零星三四個人,勉強算個家庭作坊而已。但我們就這么開張了。
由于當時還有一份工作,所以我并沒甩開膀子干,一天大概做一兩百根吧。我們的蛋白棒一直貨真價實,是純粹的蛋白粉+堅果+水果,并且無麩質(zhì)無添糖。共 11 種口味,每根可提供 12g 蛋白質(zhì)和 210 大卡熱量。給你看下我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照片你就信了。
包裝材料都是從中國訂制的。一開始包出來的樣子很蠢,最要命的是標簽全都要手工貼制:
圖片來自 Reign23
當時負責干干這活兒的是我媽。不過她沒干多久——因為她總把標簽貼歪,不久后我終于很禮貌地把她請出了廚房。而她老人家則用實際行動向我闡釋了什么叫“步履輕快”……
再一次告訴你們,我不瞎
我的意思是,從一開始我就確信,我的蛋白棒只賣給健身達人,其他人群——就算他們平時也會消費蛋白棒,我也不會在他們身上浪費一兵一卒。
所以,我,或者說 RxBar,一個無名新生兒,絕不會貿(mào)然去開網(wǎng)店,也不會看似勤奮地去滿世界推銷。我只把火力全部集中到一個點上:健身房。由于自己經(jīng)常去 CrossFit 健身房,我打算就從那里打開銷路。
從此,我和史密斯每泡一次 CrossFit 就要帶些 RxBar 去。先送給老相熟,再借著他們的宣傳,半賣半送地推銷給其他人。時間一長,連不認識的人也來找我要貨了,而且有的一要就是一箱。至此,我算是收獲了第一批顧客。那么,在此過程中我們賺了多少錢呢?
一分沒有。因為我的初始目的不在于賺錢,而在于:一、培養(yǎng)自己對生意的感覺;二、親自收集一手客戶反饋,并據(jù)此琢磨出他們的喜好和期待等。
我(左)、史密斯(右)還有 RxBar 在健身房里 圖片來自 Chicagobusiness
從一個健身房,到全美的健身房
積累了兩個月的經(jīng)驗后,我辭工并和史密斯搬出父母的廚房,進了一間按月出租的小廠房(足可見那時我們?nèi)匀蛔浇笠娭?/span>)。說來也膽大,那時雖仍是入不敷出的挑擔貨郎,但我們倆已經(jīng)開始籌劃大買賣了——
我們不是對CrossFit 健身房最熟悉并且已經(jīng)把其中一家變成自家小店了嗎?既然那里的顧客喜歡 RxBar,為何不直接把它推銷給健身房?并且,從一家 CrossFit 推銷到全美的 CrossFit?
這在當時看來,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CrossFit 旗下的健身房都有一個共同點:除了會員卡,其他什么都不賣。RxBar,一根名不見經(jīng)傳的蛋白棒,如何說服它們打破慣例,專門為自己設立一排貨架呢?再者,該品牌健身房都是“各自為政”,而我們哥倆連個員工都沒雇,如果真要去推銷,就得親自一家一家地跑。除了會額外多出許多成本外,還會大大耽誤生產(chǎn)。用看得見的付出去賭看不見的成功,賭還是不賭?
結(jié)果你們都知道了。我們沒讓自己后悔。
從冒出這個主意后,我們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做蛋白棒;廠房里存不下了,就求爺爺告奶奶地堆到親友家里去。兩周后,我們租來一輛大貨車,打開 Google Map,把所有能找到的、CrossFit健身房的地址都記錄下來,然后開始一家一家地跑。
下面單說說我的經(jīng)歷。
每敲開一扇門,我都要努力說服對方給自己一個展示的機會。這個過程的滋味……只有徹底經(jīng)歷過的人才知道,我是說,只有那些被人一次次照臉摔門后還能再開口、一直挺到命運之神心軟的人才知道。后來學會了把閉門羹當飯吃,開門的人反倒多起來了。面對他們,我使勁渾身解數(shù)地歷數(shù) RxBar 的優(yōu)點、告訴他們客戶認可度有多高、讓他們相信進我的貨穩(wěn)賺不賠。
但被我打動的人好些天來都寥寥無幾。有些人大概會因為看我著實不易,訂購個一箱兩箱,但那點利潤連油錢都不夠。有好幾次我也想放棄。理由太充分了:幾千美元幾千美元往里扔,連個響兒也聽不見;一個月有二十多天在路上,疲憊不堪;人在芝加哥,卻要耗時 30 多小時往加州跑,同時還不知那邊等著我的是什么。
好在我終于沒放棄。我知道跑這一個月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客戶群;我也深信RxBar 是一流產(chǎn)品,它能等來自己的回頭客。所以,如果健身房拒絕購買,我一定會送他一箱。
一個月后,又不知賠了多少本兒進去。但終于,RxBar 在全美多家 CrossFit 扎了根。我成功地把產(chǎn)品送到了理想客戶手中。他們購買了 CrossFit 的會員,十有八九會定期光顧,他們耗能巨大,蛋白棒是他們的必選甚至剛需。他們成了我的回頭客。
社媒與新包裝成就的奇跡
至此,生意終于做起來了。我和史密斯一邊跑健身房,一邊打理網(wǎng)店。需求越來越大后,我們于 2014 年 5 月找來了生產(chǎn)商,并于同年 10 月招聘了第一批員工。那一年,我們的銷售額達到了 200 萬美元。
不過,直到 2015 年年末,也沒有任何一家大零售商相中我們。而我們也沒預見到:真正的奇跡會降臨在 2015 年 11 月、RxBar 更換包裝之后。
下面單說說我的經(jīng)歷。
每敲開一扇門,我都要努力說服對方給自己一個展示的機會。這個過程的滋味……只有徹底經(jīng)歷過的人才知道,我是說,只有那些被人一次次照臉摔門后還能再開口、一直挺到命運之神心軟的人才知道。后來學會了把閉門羹當飯吃,開門的人反倒多起來了。面對他們,我使勁渾身解數(shù)地歷數(shù) RxBar 的優(yōu)點、告訴他們客戶認可度有多高、讓他們相信進我的貨穩(wěn)賺不賠。
但被我打動的人好些天來都寥寥無幾。有些人大概會因為看我著實不易,訂購個一箱兩箱,但那點利潤連油錢都不夠。有好幾次我也想放棄。理由太充分了:幾千美元幾千美元往里扔,連個響兒也聽不見;一個月有二十多天在路上,疲憊不堪;人在芝加哥,卻要耗時 30 多小時往加州跑,同時還不知那邊等著我的是什么。
好在我終于沒放棄。我知道跑這一個月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客戶群;我也深信RxBar 是一流產(chǎn)品,它能等來自己的回頭客。所以,如果健身房拒絕購買,我一定會送他一箱。
一個月后,又不知賠了多少本兒進去。但終于,RxBar 在全美多家 CrossFit 扎了根。我成功地把產(chǎn)品送到了理想客戶手中。他們購買了 CrossFit 的會員,十有八九會定期光顧,他們耗能巨大,蛋白棒是他們的必選甚至剛需。他們成了我的回頭客。
社媒與新包裝成就的奇跡
至此,生意終于做起來了。我和史密斯一邊跑健身房,一邊打理網(wǎng)店。需求越來越大后,我們于 2014 年 5 月找來了生產(chǎn)商,并于同年 10 月招聘了第一批員工。那一年,我們的銷售額達到了 200 萬美元。
不過,直到 2015 年年末,也沒有任何一家大零售商相中我們。而我們也沒預見到:真正的奇跡會降臨在 2015 年 11 月、RxBar 更換包裝之后。
Instagram 上的“炫耀”
6 億美元,我們的結(jié)局與新起點
不久,全食打來電話,塔吉特打來電話……我們的RxBar,這個之前不入任何大超市法眼的小品牌,從此風風光光地成了他們的座上賓。甚至,在中國淘寶網(wǎng)站上,也有了我們的身影。
時間轉(zhuǎn)眼到了 2017 年,這時,我們已經(jīng)有了 75 名員工,年銷售額直指一億美元。然后, 10 月初的一天早晨,全球知名谷物食品制造商家樂氏(Kellogg)給我們打來電話,并開出了 6 億美元的收購價。我們接受了。
明年春天,RxBar 將搬到芝加哥的諾斯威爾斯大街,獨享一棟九層辦公大樓。我仍然擔任 CEO,哥們兒史密斯則會出任首席風險官。
當 CNBC 的主持人直截了當?shù)貑栁疫@筆交易過后,我的財富達到了什么級別時,我只是很低調(diào)地告訴他:“我實現(xiàn)財富自由了。”
那一刻的感覺,真是太 TM 好了。
評論
全部評論(33)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