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一区二区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一区二区,综合欧美国产视频二区,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综合

石聚彬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一生只想帶領棗農奔小康
中原網 2018-03-06 11:16:08

開欄的話

飛逝的光陰里,歷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

40年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發(fā)展了中國、改變了中國、成就了中國,書寫了很多歷史,也使我們的河南及鄭州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記錄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鄭州日報》、《鄭州晚報》、鄭州人民廣播電臺、鄭州電視臺、中原網等鄭州五家媒體,聯(lián)合推出大型主題專欄——“回首40年致敬新時代——我奮斗·我幸福”,上連天線,下接地氣,通過選取各行各業(y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優(yōu)秀群體進行報道,生動形象地展示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巨變。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早春3月,時逢兩會。鄭州融媒體前方報道組將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一起,結合政府工作報告談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從代表委員成長與發(fā)展經歷看改革開放,記錄新時代,謳歌奮斗者,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用一篇篇生動鮮活的報道,為廣大市民講述這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故事,致敬40年,點贊偉大的新時代。

“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我們才能辦企業(yè)興實業(yè)。我這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帶領棗農奔小康。”這是全國人大代表、好想你棗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聚彬的座右銘。他的最大愿望是:“讓中國每一個家庭都能吃上新鄭紅棗。”

談及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巨變,石聚彬坦誠地說,自己就是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我今年57歲了,用盡一生搞好紅棗一件事,就可以了”。

高考落榜,他用膽識挖到了第一桶金

早春3月的北京,乍暖還寒。57歲的石聚彬談起自己30年的創(chuàng)業(yè)格言,眼神里充滿光芒。

1961年9月,石聚彬出生在鄭州新鄭孟莊鎮(zhèn)小石莊村。從記事起,石聚彬的生活就充滿了困苦,一家7口擠在3間破房里挨日子。他14歲那年,母親生了場重病,鄉(xiāng)親們這家湊一元,那家湊兩元,有的鄉(xiāng)親則拿來十個八個雞蛋,堆到一塊兒湊齊了母親52.6元的手術費……那一天,貧困和鄉(xiāng)情成為他刻骨銘心的記憶。

“孟莊孟莊,到處沙崗,糧食不夠,煮棗喝湯。”這句多年前在新鄭流傳的順口溜,真實地道出了孟莊人的生存狀態(tài)。

為糊口,石聚彬從小什么都干,炸油條、趕驢車、扛貨包、當木匠、販布料……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開始吹拂神州大地。

1982年,石聚彬參加高考成績不理想。作為村里唯一高中生的他不能魚躍龍門,卻也不甘平庸。1984年,年輕的他被推選為村主任。

他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年紅棗成熟的季節(jié),父老鄉(xiāng)親們看著滿樹的紅棗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1986年一次偶然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富起來的深圳人愛用紅棗煲湯、滋補身體,頓時眼前一亮。當年秋天,石聚彬東挪西湊幾千元,帶著收購來的6噸紅棗前往深圳,雖然沒賺多少錢,他卻長了見識。

第二年,石聚彬再把紅棗運到深圳。這次他輕車熟路,大賺兩萬元,贏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石聚彬當著全村老少的面發(fā)誓,一定要帶著所有人發(fā)家致富,讓新鄭紅棗沖出河南。

血本無歸,從巨虧5萬元到再次起航

1988年,又是一個紅棗豐收年。鄉(xiāng)親們滿懷信任地把收獲的20噸紅棗交到石聚彬手上。他也是信心十足地踏上南下的征程。誰料,一路上雨水連綿,紅棗嚴重受潮。心急火燎的石聚彬本想趁一絲晴天攤開曬干、挽回損失,結果又突遭暴雨,棗子被沖得七零八落。

這一趟,他賠了5萬多元。感覺無顏再見家鄉(xiāng)父老,他不敢進村,待天黑之后才偷偷回到家。他辭掉村主任,身背巨債,只身一人來到鄭州市區(qū)打拼,“債務不還清,決不踏進小石莊”。

到鄭州后他接手了一家快倒閉的印刷廠,幾年下來搞得風生水起,賺了錢,還了債。即便如此,他腦子里想的,還是怎么把家鄉(xiāng)的紅棗產業(yè)搞起來。

“紅棗讓我成了名人,又讓我失敗。可我就是倔強,守著這么多棗,就想做成事。”1992年,石聚彬承包了孟莊干鮮果食品加工廠。但這一次,石聚彬賣棗的思路已與5年前不同了。

為了開發(fā)新產品,石聚彬先后69次到廣州、上海等地訪名師、求名家。

1993年的一天,在南方跑市場的石聚彬和客戶吃飯,發(fā)現(xiàn)客戶撈水煮魚里的紅棗吃時吐棗核很費勁。這個不起眼的舉動讓他產生了觸動。當時市面上,山東、河南等地所有的紅棗產品都是帶核的。他一回孟莊鎮(zhèn)就搞起了“無核化”,率先開發(fā)出皮薄肉厚的“無核雞心棗”。產品拿到廣交會上一炮走紅,以每噸2.6萬元的價格被哄搶,一下子大賺100萬元。他又主持研制開發(fā)“雞心人參棗”產品,經河南省科委的專家評議,該產品屬國內首創(chuàng),填補了我國紅棗深加工的一項空白。

誰會想到,如今30年過去了,當年的“窮小子”,一躍成為一家市值百億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心無旁騖 一生只想做好紅棗一件事

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在石聚彬眼里都成了開發(fā)新產品的契機。1998年,改革開放20周年,石聚彬別出心裁,琢磨出了口香糖外形的紅棗片。

也就是那一年,石聚彬在200多個征集的名稱中啟用了“好想你”品牌。他認為:“好想你代表著親情、友情、愛情,中國人的情感表達太含蓄,明明好想你,卻從不說出口。要是看望親戚朋友送上好想你紅棗,自然就能傳情達意。”

2000年,石聚彬在鄭州市緯二路開了第一家“好想你”直營店。如今,“好想你”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地開設了2000多家店。全國棗農及紅棗行業(yè)從業(yè)者達3000萬以上。

他說,“贏者就是變者,變者就是勝者”,靠著下苦功和巧辦法,愣是開發(fā)出棗干、棗片、棗粉、棗醋等16個系列300多種單品,申請了近400項專利。他本人也獲得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

因為專注和有恒心,有朋友勸石聚彬開礦或搞房地產,石聚彬統(tǒng)統(tǒng)拒絕:“每個人一生只能辦成一件事,一心一意,心無旁騖,才能獨樹一幟,引領時代。我這輩子認定紅棗了。”

每年春節(jié)他都會回到小石莊,給所有鄉(xiāng)親發(fā)紅包、賀新年。這些年來,石聚彬不停地回報社會,常常隨手就捐幾萬、幾十萬,在家鄉(xiāng)修路架橋、扶貧敬老、助殘助教等,累計捐資超過1000萬元。

“2017年我們把企業(yè)的營銷市場部建在上海。”石聚彬說,“改革開放40年來,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他說,企業(yè)市值上不上百億都不重要,他最大的心愿仍然是讓中國的每個家庭都能吃上好紅棗,享受紅棗帶來的健康,這就夠了。

23
歡迎關注商界網公眾號(微信號:shangjiexinmeiti)
標簽棗農  受益者  小康  

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

全部評論(191)

廣告
廣告
廣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熱
    行業(yè)資訊

  • 訂閱欄目
    效率閱讀

  • 音頻新聞
    通勤最愛

廣告
富裕县| 长宁县| 开封市| 台州市| 常宁市| 三都| 徐闻县| 西畴县| 黎平县| 天长市| 泸溪县| 武强县| 祁门县| 章丘市| 宁陕县| 乌苏市| 丹江口市| 新河县| 宽城| 淄博市| 孝感市| 英超| 遵义市| 漳州市| 安西县| 光泽县| 临汾市| 凤翔县| 田东县| 香格里拉县| 崇礼县| 郯城县| 阳江市| 拉萨市| 鄱阳县| 永嘉县| 马龙县| 忻城县| 靖安县| 永济市| 延长县|